媒体报道

上林湖畔,一场为了生态文明的大迁移 ——我市上林湖沿湖坟墓集中迁移安置工作纪实

  自现场指挥部进驻以来,7400余座应迁坟墓完成迁移近7000座。这个成绩,是在安置公墓边建边迁的背景下完成的,是在上林湖周边山路崎岖、舟楫摆渡的特殊环境下完成的,是万千墓主在万般不舍下为了申遗大业毅然把祖先的遗骨背下山的感人场景中完成的。上林湖申遗大迁坟,是为了文明的大迁移,为了生态的大迁移,为了造福后人的大迁移……——陈永高

  这段文笔细腻、感情真挚的文字出自上林湖沿湖坟墓集中迁移安置工作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陈永高之手。这是他和“战友”们为上林湖迁坟奋战的第18个清晨,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话。

  车辆川流不息,船只来往穿梭,两岸人潮涌动……如今,一场为了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展开的迁坟安置工作已接近尾声。湖畔山峦上,不少拆迁后的坟墓已被平复,不久后这里将覆盖绿植,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一场为申遗而战的大迁移

  沿着上林湖大坝台阶拾级而上,站在坝顶向下俯视,清澈的湖水悄然静默,似乎迷醉在苍翠山色之中。当喧嚣散尽,美丽的上林湖又回归往日的宁静。

  如果时光倒回,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为申遗迁坟而展开的火热“战场”。

  去年,国务院确定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8年度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列入海丝申遗遗产点。国家文物局明确要求,2017年7月1日前完成上林湖越窑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通过国家验收和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

  “抓住最后的机遇,全力以赴,争取申遗成功!”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吹响了“集结号”。上林湖畔,一场规模浩大的迁坟安置工作由此拉开大幕。

  “这是一场极其艰巨的硬仗,上林湖沿湖红线范围内要迁移坟墓8800多座,几乎牵涉到全市三分之一家庭,而且留给迁坟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陈永高说,山高、路窄、湖宽,水陆交通环境复杂,加上公墓安置点尚在建设,更是给迁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但这也是一场背水一战、势在必成的硬仗,因为上林湖漫山遍野的坟墓,极大地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若要申遗,必迁坟墓!坟墓迁移能否如期完成,直接关系到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成功与否。”

  正是考虑到任务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去年8月份始,从上林湖沿湖坟墓迁移安置和补偿办法制订,到沿湖坟墓调查摸底,再从迁坟登记、安置协议到迁坟安置抽签选号等,一项涉及全市18个镇街的浩大工程全面铺开。

  10月初,全市共排摸出上林湖沿湖应迁坟墓8800余座;11月中下旬,7400多座在册登记坟墓完成签约;12月7日,6700多座坟墓启动集中安置抽签选号;三天后,选号工作全部完成……

  “排摸出8800多座需迁移坟墓,1400多座为无主墓,签约7400多座坟墓中,除了自主安置和生态葬法,6700多座坟墓要迁入正在建设中的6个公墓安置点。”市民政局副局长项其聪说,4个月繁复的前期工作,只完成了整个上林湖迁坟安置工程的冰山一角,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2016年12月14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政法、宣传、民政、文广、公安、交通等10多个部门和各镇街共同组成的上林湖沿湖坟墓迁移安置工作现场指挥部进驻上林湖畔。一群来自我市各地各部门的“战友”,因为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在上林湖畔打响为申遗而开展的迁坟安置攻坚战。

  从这天起,晨曦未露,市政府门口,嘴里咬着包子或拿着饭团的现场指挥部成员,就从这里坐上最早的“班车”往上林湖进发。

  临时钢棚内的攻坚克难战

  上林湖大坝旁临时搭建的钢棚,是现场指挥部开展工作的阵地,紧张忙碌的一天伴着上林湖畔的晨雾开始了。现场指挥部进驻后,道路交通、水陆运输、安保维稳、政策解答、进度推进……一个接一个有关迁坟的热点难点急待解决。

  “国道进入上林湖大坝方向的王家埭道口前是个公交停靠站,车子需先进入狭窄的人行道行一段路才能转入,届时一旦逢迁坟高峰,势必造成车辆大量拥堵在路口,影响整个迁坟工程推进。”“马上向市领导报告,建议紧急开通道口!”在简陋的钢棚内,现场指挥部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其中一项就是解决这一“拦路虎”。

  这一建议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并迅速作出决策:开通王家埭道口,全力确保迁坟工作!次日一早,道口处公交停靠站被“搬走”,一条大道通往上林湖大坝……

  面对这场慈溪历史上罕见的浩大迁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我市专门制订出台了《上林湖沿湖坟墓迁移安置和补偿办法》,对迁坟安置作出相应补偿,并确定3种安置方式、6个公墓安置点,让墓主有多种选择,同时在抽签中允许墓主将分散的家族坟墓集中“打包”安置到公墓,人性化考虑从细节着手让政策深得人心。集中迁坟安置大幕开启后,上林湖畔,一位又一位市领导在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一次次赶赴现场指挥决策、指导部署工作。“这个水库,我想应该是市领导来得最多的水库了。”一位在上林湖水库管理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笑道。

  而与此同时,在现场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墓主动员工作在全市各地展开。

  作为承载着全市一半以上迁坟数的重点镇,逍林、桥头、新浦、匡堰4镇任务尤为艰巨。镇、村干部双休无休、“黑+白”连续奋战,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全镇应迁坟墓2200余座,涉及近一半常住人口。”逍林镇副镇长施焕法说,该镇迁坟数量位列全市各镇街首位,镇、村干部同心协力,硬是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许多干部充分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去年8月迁坟前期工作开展以来,镇民政干部陈国万每天置身其中。120多个日夜,他耐心解读政策、劝导墓主主动迁移、联系对接村与各公墓,每天接待墓主超过50人次。迁坟数近400座的桥一村,村书记余建威一次次往村民家中跑,以真情打动墓主,换来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桥头、新浦、匡堰、胜山等各镇也纷纷行动,广大镇、村干部全力以赴投入声势浩大的迁坟安置工作中。

  迁坟攻坚战中,新浦镇最大的特殊性是1400多座坟墓中有10多座坟墓建设成本较大,由于补偿政策一致,迁移难上加难。一面着力推进普通墓迁移进度,一面加大对“豪华墓”墓主的“攻心”。“越难越要上,为了动员一座豪华墓迁移,镇主要领导多次连夜赶到村里,和村干部一起商量迁移对策。”新浦镇副镇长韩密珍说,几经努力终于有墓主带头迁移,为其他豪华墓起好了带头作用。

  迁移工作推进中还面临着另一大难题。按照时间节点,12月底前,我市必须全面完成集中迁移安置任务,然而集中迁移安置启动时,只有2个安置点完成建设,桥头墓园、虎山墓园、石人山墓地、匡堰公墓等四大公墓安置点仍有大量墓位未建成。

  一边是等着将坟墓迁入的墓主,一边是尚在建设的安置点。“顺应老百姓意愿,当时迁移坟墓都由墓主自行选择安置点,许多人就近选择了桥头墓园、匡堰公墓等地,使这些安置点工作量大增,影响了建设进度。”市民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沈东伦说,像桥头墓园就需新建墓位达2400多座。

  尽管各公墓安置点日夜赶工,但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墓位建设。那段时间,记者在沿山走访时看到,这些安置点都开足马力推进建设进度。山脚边,原本万籁俱寂时,现在却是热火朝天,灯火通明奋战到深夜。

  边建边迁!尚未建成的采取临时寄存办法。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陈永高说,这是我市为推进迁坟进度果断作出的又一决策。同步,我市出台迁移坟墓临时寄存补偿方案,并督促各公墓安置点全方位提高寄存服务水平。

  正是这一决策,解决了迁坟进度一度停滞不前的困境,万千墓主移风易俗响应号召,迁坟安置工作顺利推进。

  湖面上筑起水上安全“长城”

  上林湖山高、路窄、林密,好多坟墓在山林中深藏不露。在这次迁坟过程中,8800多座坟墓,超过三分之一需通过水路来完成。

  在开阔的上林湖中,在严寒逼人的隆冬季节,湖面能够符合运输条件的只有13艘船,测算每天来回运送群众两三千人次,高峰时可能达五千人次。船少人多、湖深水冷,难度可想而知。12月14日清晨起,13艘运输船只开始了忙碌的穿梭。

  迎着刺骨的寒风,船员潘幸志每天要不停地往返于湖面上,冻得发红的粗壮双手牢牢把握着船舵。最忙时,他一直要从清晨5点多忙到下午5点,中餐只能在码头快速地扒几口。

  像老潘一样,所有船员都拼尽全力。“在上林湖跑了30多年船,这次是最累的。”船员顾菊英说,她从20多岁摇船进山砍柴为生,到开渡船做生意,即使杨梅季节也没这么苦。但累归累,想到这是为上林湖申遗在出力,老潘和老顾都说:值!

  水上运输安全事关迁坟工作的成败,如何确保水运安全一直牵挂着市领导的心。当日起,一支强大的水上安保力量守护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13艘运输船只,除了救生配备,每艘船都安排了持对讲机的特警,用来控制船运人数、维护水上秩序和应对突发情况,渡口码头,也配足了警力。

  那段时间,凛冽寒风中,身穿黑色警服的特警在渡口显得特别伟岸。“来,吴家湾这边,一家人排在一起。”渡口,一名年轻特警亲切地招呼着来往群众排队坐船。记不清已是第几天了,他们用始终不变的坚挺身姿守护着一方安危。

  上船时,乘客涌往船头,船只倾斜,有人站立不稳险些落水,一名特警冲上去拉住了他;几名挑着樶木棺的群众挤在中间,扁担差点刮到人群,又有特警上前护住;一位迁坟返回的老大爷站立不稳,一旁的特警上前搀扶他下船……“偌,那个特警叫施柳,这几天他妻子得了重感冒,孩子读书要接送,他还是坚持要来,妻儿都托丈母娘照顾了。”那天,指着渡口一特警的身影,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章国华动情地对记者说。

  清晨4点半起床,5点半赶到上林湖,然后,调度船只、安排人员、统计数字……这是上林湖集中迁坟安置工作开展以来,市港航管理处上林湖管理站站长严振康和管理员张志国每天的工作。“再过一段时间我就退休了,这也是进站以来最累但最有意义的事。”2006年建站便进站工作的张志国说。

  所有人的忙碌,换来了上林湖水路迁坟的快速推进。

  一组与水上运输有关的数字,不得不令人惊叹:半个多月中,近3000座坟墓通过水路完成迁移,水上单向运输2163个航次,安全运输迁坟群众50754人次。而最让人骄傲的是,牢牢筑起的水上安全“长城”,实现了水上运输安全“零事故”。截至昨天,上林湖沿湖8800余座坟墓,已完成迁移7833座。其中,12月24日单日迁移1158座。

  “生态工程”撼天动地赢民心

  “慈溪的老百姓太让人感动了,没有他们顾全大局的积极支持,我们很难想像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迁移工程。”这是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陈永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确实,在上林湖迁坟安置工作开展过程中,作为现场指挥部宣传报道组的一员,记者也亲眼目睹了太多令人感动的画面。

  上林湖集中迁坟安置开始后,就出现了一支默默奉献的民间救援队。每天,3艘摩托艇、1艘冲锋舟迎着风浪巡逻在湖面上行使着他们的使命。坐在全速行进中摩托艇上,亲眼目睹队员陈帅伟冻得发红的耳朵和被冰冷的湖水溅湿的鞋子。“气温低时,如果又碰上刮风下雨,会很惨的。”小陈说,那时,湖面上的风和雨点都成了利刃,扑打在脸上生生地疼。可想到湖面巡逻保障了群众安全,还有好几次把滞留山上的群众安全带回渡口,他还是很开心地笑了。

  渡口码头,寒风中为工作人员和迁坟群众送姜茶的志愿者同样令人动容。

  一杯热茶,一声问候,温暖了上林湖渡口码头众人的心。而送上热茶的其中一名志愿者是66岁的俞申灿。他来自庵东海星村,那段日子,他清晨4点多起床,5点钟坐公交车赶到上林湖,只为给辛苦工作的现场工作人员和过往迁坟群众送上一份温暖。“你们太好了,喝了感觉身子暖和多了。”几名刚下船的墓主接过热茶喝了几口,向志愿者竖起拇指。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采访中,记者没有听到一名迁坟群众的抱怨,更多的人是大度的回答:“政府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要支持!”

  上林湖迁坟火热进行时,记者曾在大坝下碰到新浦浦沿村村民王志炎和他的家人。这次,他们已是第四次迁坟了。“前几次是因为筑塘加固,我爷爷的坟墓往山上移了三次,这次是为申遗,我们更应大力支持。”王志炎说,祖坟当天要迁入桥头墓园,一家人此前已去看过,那里环境洁净雅致,想必他爷爷也会十分满意。

  “本来祖坟是不能迁的,但政府做的利民工程,我们要响应。”在上林湖渡口码头,准备上船的杜豪宪对记者说,他们一共要从这里迁走两座祖坟。

  动迁中,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桥头镇副镇长罗斌说,他们在毛三斢、小桥头等村动员村民迁坟时,不少老人听说要迁祖坟,忍不住嚎啕大哭,因为在老人心中,祖坟是不能迁的。然而当听到镇、村干部耐心解说后,他们最终还是流着泪答应了。“看到老人们如此通情达理,我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罗斌说。

  一个目标、全城响应,上林湖“迁坟工程”在慈溪大地书写出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我们依稀看到,已获得申遗“入场券”的千年圣地上林湖,正渐渐融入“海上丝绸之路”,重现夺目的千峰翠色……

■本报记者 陈利群


Copyright © 2017. 上林湖越窑遗址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