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入选2016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解开秘色瓷“哪里造”“如何造”的谜题

20170913151253_6462.png

后司岙窑址作坊遗迹。


20170913151303_8661.png

左:瓷质匣钵;右:八棱净瓶。两者均出土自后司岙窑址


  慈溪新闻网讯 昨天下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入选,这是本届评选中浙江省内唯一一个入选的项目。现场评审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高度评价后司岙窑址的发掘是“继南宋汝窑、官窑等窑址发掘之后陶瓷考古的又一重要收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笔下神韵独具的秘色瓷,曾是“不得臣庶用”的皇家贡品,不仅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制瓷水平,也成为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然而,秘色瓷产地在哪儿、如何生产,则是未解的谜题。此次慈溪上林湖发掘的后司岙窑址,揭露了唐五代时期最高质量秘色瓷的基本面貌、生产工艺和窑场基本格局,回答了秘色瓷“哪里造”“如何造”的问题。

  2015年10月至今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后司岙窑址及包括该窑址在内的上林湖水下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与勘探工作。此次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探索使用了激光三维扫描、九宫格法取标本、水陆考古结合等多种陶瓷考古中的创新方法,揭露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丰富的作坊遗迹,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并创下了多个“第一”。评审组专家认为,此次发掘首次确定了唐代贡窑的所在地和秘色瓷的生产地均在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首次明确秘色瓷的生产时间为晚唐大中年间到五代中期,首次探明秘色瓷的成功烧制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

  该项目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认为,秘色瓷的影响不仅限于当时当地,还影响了南宋汝窑、官窑、龙泉窑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越窑青瓷历数百年技术之演进,于唐宋登峰造极,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背后,正是慈溪先人精工细作、臻于完美的工匠精神。

  “期待上林湖越窑遗址能够呈现出独特魅力,成为一处优秀的文化景观。”今年3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考察后司岙窑址时曾如此寄语。下月,此次发掘中出土的瓷器和标本将走进故宫博物院展出。市文广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发掘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展示好上林湖越窑遗址的遗产价值。

■记者 马安娜









Copyright © 2017. 上林湖越窑遗址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