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釉是如何被发明的?

     釉,是附着在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其主要成分是SiO2和AI2O3提高前者的含量可增加釉层的透胡度;而后者的作用是增加釉的高温黏度、防止流釉,含量越高,黏度也越高。釉使瓷器表面光洁,方便清洗,防止液体的渗漏,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那么,釉是如何被发明的呢?

    在瓷器发明以前,陶器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陶器又存在许多缺点,如表面毛糙、不易清洗、气孔多、存储水酒一类液体时容易渗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如:

   (1)陶衣

    仰韶文化的彩陶在表面涂一层彩色陶衣,有的还把表面打磨,使之光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装饰,但在客观上产生了减少渗漏的作用。

   (2)渗碳

    龙山文化的黑陶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使烟气中的碳微粒渗入到陶器的气孔中,从而达到减少渗漏的目的。

   (3)泥陶釉

   上海马桥和浙江江山的“泥釉”陶,表面上都涂有一层易熔黏土,烧成后形成一层含有少量玻璃态物质的外衣,使之不易渗漏。

   釉的发明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高温窑炉的出现则为釉的发明提供了契机。商代已经有了1200℃的高温窑,这和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新现象。其中之一是:古代烧窑是以柴草为燃料,烧后的草木灰在高温下偶尔与素胎相接触,在器物表面生成了一层透明的玻璃态物质。商代的陶工从这些现象中得到启发并加以利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高温釉。

此后,通过长期探索,陶工们又在草木灰釉的基础上迸一步发明了石灰釉,以及在釉陶上使用的低温铅釉。


Copyright © 2017. 上林湖越窑遗址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900号-1